你知道嗎?平常我們走的道路不一定是道路喔!

平時知道省道、縣道、高速公路有不一樣,但知道嗎一般道路也有分種類嗎?有的道路甚至還是一塊私人土地喔!

1980年《城市規劃法》實施,隨著時間流逝,之後政府開始推動都市更新計畫,各縣市首長對於閒置多時、用途受限、或過於老舊的土地及房屋建物,做出更符合時宜的規劃,其中,就有計畫作為公共設施的用地,例如道路用地。

而道路用地分三種 :


《私設道路》
私設道路是指—私人土地內的道路,如自家通道、社區通道、住戶共用出入口等,都是屬於私設道路。私設道路的所有權和使用權都屬於土地所有權人。因此,私設道路是可以只供特定人士通行,不受到管轄。

如果地主想將自家的私設道路提供給一般民眾通行,可以填寫「公眾通行同意書」向地方政府提出申請,只要審核通過,私設道路就可以變更道路用途成為「既成道路」,提供大眾使用。


《既成道路》
既成道路指現有巷道,是指具有「公用地役權」的「私有土地」,通常既成道路在都市計畫圖上會標示出來,但在地籍圖上不會標示,寬度通常是 6 公尺。

現在的既成道路,多數原本為私設道路,因為有提供公眾通行,時間久了就被政府劃為既成道路供民眾使用,但地主仍保有所有權,而這種無償提供民眾通行的道路,各縣市政府會依法徵收、給予補償,地主還可依法免徵地價稅。


《計畫道路》
計畫道路是指在「使用分區上被劃為道路用地的道路」,在地籍圖和都市計畫圖上均有標示,也包含尚未施工興建的道路。都市計畫道路最小是 4 米,接著就是 8 米以上道路,通常都市地區的道路都屬於計畫道路,由地方政府負責不定期維護、整修。

如想要知道該道路是否為計畫道路,可以上內政部營建署—全台土地資訊系統查詢


 
 

 

那都更跟道路有什麼關係呢?

房子要蓋起來很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要能夠指定建築線,換句話說,有建築線才能蓋房子。

所以指定建築線很重要,可以說是判斷一塊土地可否蓋房子、改建、都更的基本條件,而可以指定為建築線的道路類型大致有兩種:既成道路計畫道路

有些私人土地平時也有供人出路,這時可以地政單位或測量公司執行測量鑑界,再請工務局現場會勘後,核定建築線指定,就可以完成指定建築線。

 

 

 
      

什麼是建築線?

《建築法》第42條 — 建築基地與建築線應相連接,其接連部分之最小寬度,由直轄市、縣(市)主管建築機關統一規定。

這規定可以大致定義建築線就是土地與計畫道路的邊界。

為什麼一定要跟道路有關係呢?這牽涉到如果蓋房子時建築基地沒有和路連接,工程車和建築人員是要如何進出。

雖然道路規範與建築基地關係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,但專業的建築師會依法遵循建築線規劃來設計基地配置,讓重建之路更加順利。